在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主办,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协办的“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聚焦十五运会.共谋场馆发展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交流活动”中,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主持的“十五运会体育场馆升级改造及运营模式探讨”圆桌论坛成为了会议的焦点。
本次圆桌论坛嘉宾主持人是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秘书长刘云柯,嘉宾分别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原司长刘扶民、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名誉会长何锦超、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高晓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潘勇。大家集聚盛会,共同探讨如何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来临之际,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如何创新运营模式,提升场馆的综合效益。
主持人: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秘书长 刘云柯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原司长 刘扶民
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名誉会长 何锦超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高晓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 潘勇
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秘书长刘云柯首先提出十五运会的举办是对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考,广东省作为东道主之一,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在讨论环节,对话嘉宾纷纷围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广东省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现状、体育场馆的成长性以及体育场馆设计营造要点四个维度发表见解。
关于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刘扶民提出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和大型赛事的举办,体育场馆面临着更高的运营管理要求。需要探索创新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要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
关于广东省体育场馆建设发展现状,何锦超指出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在推动场馆建设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体育场馆协会积极发挥地方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参与十五运会,不仅要推动广东省体育场馆建设高质量发展,更需进一步引导提升场馆功能和运营管理水平,助力十五运会赛事的顺利举办以及赛后体育场馆服务的有效供给。
关于体育场馆的成长性,高晓波提到体育场馆的成长性体现在功能完善、服务提升、效益增长等方面。体育场馆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们需求,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提升场馆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于体育场馆设计营造的要点,潘勇指出体育场馆设计需要考虑赛事需求、全民体育活动和赛后利用等因素。尤其是融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体育场馆形象是营造独特场馆运动场景的重要考量因素;将安全性巧妙融合大型体育赛事的特殊需求、全民体育活动的广泛参与性以及赛后的综合利用中,实现赛事需求与日常使用的和谐统一,是体现体育场馆功能布局合理,确保安全和舒适的重要标尺。
此外,论坛还就体育场馆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话嘉宾分享了国内外成功的场馆运营案例,分析了体育场馆如何通过赛事承办、商业开发、文化娱乐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以及如何通过社群运营、品牌建设等手段增强场馆的市场竞争力。
圆桌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体育场馆的升级改造和运营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共享资源的平台,对于推动我国体育场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圆桌论坛的尾声,嘉宾主持对各位嘉宾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并强调将持续关注并推动体育场馆行业的创新发展,期待在未来的十五运会上,看到更多集科技、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共同见证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