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网站
把脉产业主流趋势,助力体育场馆升级
2017/1/9 10:06:38

    近年来,随着体育产业规模迅速发展,产业链逐渐延长拓展,体育场馆作为产业价值链条上的枢纽,建造质量管控、赛事场馆可持续利用、场馆建设环保革新、设计实用性优化等方面也成为日益凸显的升级课题。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场馆发展趋势,是每一位走在行业前端的体育产业人士的"必修课"。
 

未来,把握三大主流趋势


智能化

    事实上不仅体育场馆,几乎所有面向未来的建筑都在这条路上摸索,而场馆作为城市乃至国家重要的公共集会场所,智能化显得尤为重要,理应在某种程度上率先示范。
    场馆智能化又可以简单分两类:一类是建筑或硬件本身的智能。比如开闭合屋顶、新能源系统、移动看台、智能广告系统、电子门禁、票务、通信、温控、监控、灯控、音控等等,几乎场馆的一切都在变得更加通人性。
    另一类是"软件的智能"。比如:馆内导航、现场互动、网上叫餐、电子门票及选座、手机付费等等衍生服务功能,它们基于场馆内智能硬件采集、处理所有数据,24小时执勤,为一场场赛事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恪尽职守。
多元化
    这点也很好理解,就是场馆的适用性问题。如果你按一定规律把各种球类比赛、演出、聚会、展会、宴会、集市等活动都放到一个场馆里面办,这个就是场馆的多元化。
    当然,这在场馆设计环节就要有运营团队去介入,场馆的声场设计、空间、通道、电力以及其它配套设施都要围绕运营需求来设计。
社区化
    事实上,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利用废旧厂房、闲置空地、停车场改造的社区型的民营场馆,以及少数街道办主导建设的体育公园、文体广场等等,这个趋势可以称为"场馆的社区化"。
    场馆社区化的过程可能会有几个主要的特征:一个就是场馆以参与式为主,即看台较少、以各类主流运动场地为主;另一个就是场馆规模较小但是数量大,投资、运营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民营场馆的比例越来越大;最后就是存在品牌化连锁运营的可能性。

观念,契合行业发展趋势
 

   2017年3月17-19日在上海举行的体育场地建造、管理及设备展览(简称"体育场地展"),将是在体育场馆发展大趋势下的一次体育场地行业大阅兵。
    在刚刚结束的体育场地展新闻发布会中,本次展会的主办方之一,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李雅仪女士在新华网记者的专访中表示,在我们固有的概念中,体育场地的用途都比较单一,在转化和利用上并不够充分,未来体育场地功能渴望从单一到多元的升级。现在做的体育场地展,正是希望在服务现有场地行业的基础上,将这个模式推广开来,让整个行业可以高速发展。
    "在越来越多资金注入的情况下,对运营和利润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使场地利用变得多元化,比如怎样可以让一个网球场随着需求的变化快速转变成为溜冰场,这可以使你的租金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快速的增长,这就是多元化的模式,在很多国家其实都很普遍。我们要考虑的正是如何在中国经营和推广这种新的理念。"

展会,"硬件"与"理念"兼备

    2017年体育场地展呈现内容将极为丰富,范围涵盖了体育场地设计、施工、地坪系统、照明、音像、器材、设备及运营等多方面,为整个体育场地建造产业链提供强劲支撑。
    主办方也将特别邀请政府部门人士、协会及各类型体育场地投资方、房地商、场馆运营管理公司、经销商和体育场馆采购决策人莅临展会,通过专业高端的行业论坛,彼此交流并分享行业前沿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而展商可透过参与展会来树立品牌、与现有合作伙伴维护关系、寻找新商机以及保持业内竞争地位进行高效市场推广。
    服务产业,顺应趋势,助力变革,体育场地展将成为体育场地行业不可错过的年度盛会!

微信
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