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奥体中心

2016/6/6 11:11:44

 
南京奥体中心运营情况介绍

 
 
尊敬的各位领导,场馆届的各位同仁: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南京奥体中心,简要介绍场馆的运营情况,主要谈两点,一是介绍南京奥体中心的现状,二是介绍"十三五"的发展打算。
一、关于奥体中心现状
    南京奥体中心建成于2005年9月,建设投资21.6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345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主要建筑为"四场馆二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馆、体育科技中心和文体创业中心。2006年5月,省政府决定南京奥体中心实行企业管理模式,隶属省国信集团。2015年4月,划转新组建的省体育产业集团。
南京奥体中心的运营,实现了设施的常用常新、运营的收支平衡和公司的自我发展,带动了南京河西地区的迅速崛起,拓展了南京城市的发展格局。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发展资源丰富,综合优势日益凸显。南京奥体中心是江苏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我国较少作为主会场先后举办过十运会、亚青会和青奥会等国内国际最高规格赛事的大型体育场馆,也是我国首次获得"国际优秀体育建筑和运动设施金奖"的体育场馆,中心先后获得"新金陵48景"、"新世纪魅力南京十佳标志性建筑"等称号,中心的企业运营模式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
二是规模快速增长,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公司营收持续稳健增长,稳定和抗风险能力强,成功实现了运营的收支平衡。以奥体中心品牌为支撑的产业平台基本建立,实现了以体为本的良性发展,初步形成了健身、活动和商务为主业的三大板块,文体业收入占营收比重约50%,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8452万元。
三是产品特色鲜明,融合发展态势初显。游泳、滑冰、网球和足球发展成为特色和品牌兼具的健身项目,游泳具有较强的市场统治力;中心年举办千人以上大型活动超过90场次,体育场以一流的比赛和训练场地,赢得了"圣奥体"的美誉。体育和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加快,文体培训业集聚发展,吸引了16家文体培训机构,主题培训面积超过1.5万平米,年贡献营业收入超过900万元。
二、关于"十三五"的发展打算
    从场馆建设开始,我从事场馆工作也有14年了,感受很多,特别是最近在国家对体育产业支持力度加大、体育运动爱好人群的增加、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等因素的驱动下,竞技体育的观赏化、群众体育的规模化、全民健身的生活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如果以"十三五"为界,之前体育场馆的运营大多是产业链低端的场地或房屋出租,从"十三五"开始,我们预判场馆运营将进入更高一级的运营模式,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看,一线的场馆将确立以赛事和演出等大型活动为主业,即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模式,通过IP产品,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打造产业集聚平台,这样的平台以线下平台为主,以"互联网+"的线上平台为辅,从南京奥体中心来说,就是以体育服务综合体为主,智慧场馆和标准化场馆为辅。
    对于体育服务综合体,主要是实现场馆整体功能和形象的提升,打造成为集体育和文化、教育、商贸、休闲等为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通过开发活动资源,形成体育资源内部的联动,以及体育资源和商业资源、生态资源、无形资源的融合。目前中心临街大部分区域有栏杆隔离,造成了场馆的自我封闭,影响了人气和综合效益。我们正在加强破除围墙的可研论证,从而加强场馆和社区的联系,推动场馆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破除一些体制和先天束缚。(比如免费低收费补助资金,因为我们属于企业模式,虽然坚持了公益导向,但在这三年的补助资金上受到了差别对待)
    智慧场馆的方向是通过原有的场馆资源要素之间的单向连接向网状连接的革命性改变,驱动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体育云服务平台。核心理念是硬、软件更新和运营一体,既升级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更重要的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公司内外数据融合,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公司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为发掘用户需求而决定产品的开发。比如在中超联赛的开发上,推动场馆和俱乐部、运营商、体育传媒、观众以及产业链关联方的共赢,从场地出租的业务模式升级到更高级的包厢、冠名权、门票等销售。
    标准化场馆的方向是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引领,参照酒店业的"SOP"体系,建立标准化的内部管理体系、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和公益性开放评估体系,对南京奥体中心的"建管用"经验系统总结,编制《运营手册》,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技术输出打好基础。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