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中心
2016/6/6 10:16:12
武汉体育中心经营管理情况交流材料
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注册资本1.486亿元人民币。公司是隶属于开发区国资办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在职职工61人,分设8个部门:综合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党群管理部、运行保障部、投资发展部、文体开发部、群体事务部、资产经营部,对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实施全面运营管理。
武体中心体育场于2002年8月建成,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观众坐席5.6万座;体育馆于2007年4月建成,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观众坐席1.2万座;游泳馆于2007年7月建成,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观众坐席3500座。
武体中心至成立以来共举办主办了十八个项目的四百余场体育赛事、七十多场大型文艺演出、近五百场企业团队活动,每年服务体育健身群众20多万人次,接待参观和旅游观光者达200多万人次。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体育竞赛优秀赛区"、"湖北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武汉市承办体育大型赛事活动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省、市、区级荣誉60余项,同时获评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湖北省场馆运营管理改革试点单位。
近年以来,在湖北省全面构建大体育文化发展格局、力争早日实现"体育强省"目标的大背景下,武汉体育中心在国家体育总局、湖北省、武汉市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下发的关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创新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强力履行国企社会职责,彰显场馆公益服务属性,努力扩大场馆对放开放,积极举办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全力拓展新兴项目谋求长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彰显体育场馆公益性,建立"全区域、全时段、全范围"低免开放新常态。
自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国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与老百姓的需求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不谋而合,同时也对大型体育场馆如何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汉体育中心转变思路、创新举措,建立"全区域、全时段、全范围"低免开放新常态,彰显体育场馆公益性,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还体与民。一是完成并逐步实施《武汉体育中心全面对外开放模式重构及规划实施的报告》,为武汉体育中心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提供了规划指导和实施计划;围绕拓展全民健身服务范围、完善配套功能、实施低免收费项目,制订了《武汉体育中心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实施方案》。二是建立了"全区域、全时段、全范围"对外开放新常态。中心全年对外开放364天,每周开放时间76小时,全年全天所有项目免费开放6天,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每天APP免费场地开放4小时、APP低收费场地开放7小时,同时新增游泳馆晨练、体育馆羽毛球场、体育场内场和足球训练场等开放区域,全年共提供免费、低收费的游泳名额48200人次,体育健身场地羽毛球12912场,乒乓球6020场,合计减免金额155万元。三是发挥场馆和群体活动策划执行优势,2015年全年利用武汉体育中心专业策划团队,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7场;免费为区域群众赠送国际国内高水平的体育赛事门票约3万张,同时成立了由14家企事业单位组成的开发区文体活动职工社区,定期为职工社区单位定制健身指导计划,组织职工文体水上趣味运动会等延伸配套服务。通过努力,武汉体育中心现有全民健身俱乐部会员近万人,2015年健身消费人数超过20万人次,组织体育健身培训超过2000人次,接待各类健身参观及休闲群众超过200万人次。全年的低免开放工作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构建体育营销平台,打造"高水平、高品质、高效益"精品赛事促发展。
武汉体育中心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体为主、产经兴业、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经营策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需求,打造"高水平、高品质、高效益"的精品赛事促进区域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是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赛事。公司成立至今,先后承接、主办了"女足世界杯赛"、"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羽毛球汤姆斯杯暨尤伯杯赛"、"亚洲跳伞锦标赛暨中国跳伞公开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乒乓球亚洲杯赛"、"篮球亚洲杯赛"、"亚洲田径锦标赛"等涉及足球、篮球、排球、沙滩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跳水、花游、水球、体操、现代五项、拳击、体育舞蹈、跳伞、武术等18个项目四百余场次的大型体育赛事。二是强力打造专业赛事运营团队,为各类竞技体育赛事提供高品质的赛事服务。2015年成功申办2019年世界军人运动会及2019年男篮世界杯,每一个品牌赛事的圆满落幕都经历着最初"四面劲敌"的申办、"困难重重"的筹办和"严密精细"的举办过程,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无不考验着每一位武汉体育中心人的智慧和专业素养。经过百余场大赛的检验,武汉体育中心赛事组织无一安全管理责任事故发生,其高品质的竞赛组织、安全保卫、宣传推广、后勤接待等工作均受到了合作方的高度赞扬,武汉体育中心的赛事运营团队也在赛事筹办过程中得到了锤炼和成长。三是加强赛事整体开发力度,为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创造高效益。我们通过战略合作降低资源获取门槛,通过战略联盟获得规模经济等手段,整合政府、媒体、企业三方资源,积极做好赛事冠名权、特许权、无形资产开发以及衍生品开发等工作。赛事搭建的宣传平台,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文化产品和展示平台,同时也创造了城市营销、企业营销与武汉体育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据统计,近年来武汉体育中心为各类企业创造品牌传播价值超过50亿元,为城市创造的综合经济价值超过100亿元。 为谋求武汉体育中心后续发展动力,我们结合武汉体育中心实际,加快了文体产业链配套项目的研发、储备和建设力度。一是建设武汉国际体育文化休闲园,形成足球公园、网球公园、乒乓球公园以及青少年游乐公园四个主题子公园,其中足球公园(含13片足球场)于2016年3月正式开园并投入使用,目前武汉足球公园已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硬件最优、设施最全的单体露天足球场。二是推进武汉国际赛车场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擦亮"武汉•中国车都名片,丰富和促进了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内涵。武汉国际赛车场计划于2016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力争2017年底投入运行;三是结合"七军会",武汉体育中心调整"一场两馆"总规划,新建现代五项馆、冰雪运动中心等新建设施共新增全民健身场馆面积2395亩。四是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开禁,通用航空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了推动我国航空运动、科技体育及其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开发区成立了以武汉体育中心为牵头单位,以航空运动为切入点,拟复制美国EAA项目运营模式,打造国际航联飞行者大会(WFE),藉此引导航空科技体育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链发展。
总之,武汉体育中心近些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的正确指导、关怀和帮助,同时由衷地感谢中国场馆协会为我们提供的互动、融合、提升的交流平台,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国场馆协会能成为各级体育场馆与学术界、企业界交流与合作的黄金纽带,充分利用专家智库资源,研究探讨全国体育场馆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典型问题和困局,引导全国大型体育场馆探索具备自身特色的运营管理之路,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作出更大的贡献。